(文章有點長)
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問:「老師我要怎麼把日文學好」,在這篇文章中希望提供幾個學生的例子讓大家參考。
不過,在想說「要怎麼學日文」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學日文的動機是什麼?」在自己的學生中,有各式各樣的動機,比方說:戀愛、工作、旅行、想去日本唸書等等。而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個動機產生的動力一定要強大到足以讓你能夠克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沮喪感(像是單字背了又忘忘了再背再背了又忘這種如同薛西弗斯式的懲罰、或者文法看不懂想要翻桌、或者就算文法都會了也說不出口等等),總而言之會有各式各樣的沮喪感出現,而動機產生的動力必須足以讓你克服,才能夠持續下去。
不會動詞變化也能考過N1
而強大的動力可以使日文進展到什麼程度呢?我有一個學生,從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喜愛上傑尼斯,為了看偶像的節目、想要弄懂他們說的話,開始接觸日文。沒有正規學過日文文法,一直接觸到了大學、在連日文動詞分三類的情況都不知道、毫無任何文法概念下考過舊制2級。而他今年7月考過N1,並且仍然不知道動詞的各種形狀變化。
他的學習方式有點像我們小時候學習母語一樣,在非常非常大量的接觸下自然而然學習新的語言。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學習自然的日語、並且在口語方面也幾乎能夠無礙地表達出自然的日文。但是,必須要花相當長的時間。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記憶力退化的話
另一個學生例子,是一個媽媽、白天上班晚上要顧小孩、而他每天不管再忙都一定會把單字唸過簡單記憶一下。這是我經常跟學生強調的,語言每天接觸15分鐘,完全勝過一個禮拜只唸一天,就算唸到3個小時。(而且背單字盡量利用零碎的時間、重點是把頻率增加真的會比較有效果。)這位學生半年就從只會50音到通過N4考試。學習一年半後的今日已經能夠利用日文跟我閒話家常,靠的也是每天不間斷的累積。
還有另一位學生是我非常佩服的對象。60多歲開始自習日文到考過N2。只要一有其他學生說自己老了,記性不好了我就會舉這位學生的例子。表面上是想鼓勵學生,但其實內心真正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夠正視自己的懶惰與藉口。(我真的是太嚴格了)這位學生也是非常喜歡閱讀日文小說、非常喜歡看日劇,在小說與日劇中熟悉日文的表達與語感。我覺得這是任何文法書都無法提供的。
為了不要讓無辜的腦容量不斷出場背鍋,同場加映一場TED的演講:你也可以長出新的腦細胞,方法在這裡
講了這麼多,具體的方法到底是?
其實學日文,或者學語言的方法,在實作的層面上,已經有各式各樣的文章提供各式各樣的方法,而重要的都是取決於學習者是否能夠將這些方法實踐在自己的語言學習過程中。比方說
* 建立屬於自己的單字本(把任何自己看到的、有興趣的、學到的單字都記下來)
* 頻繁且大量的接觸(看日劇、動漫、閱讀日文文章)培養語感
* 聽力訓練的話:如何訓練日文聽力
* 培養日文寫作的方式
最後我想要分享一段「教導語言最好的方式」這篇文章中所引用,精通多國語言的Luca Lampariello說的
“Languages cannot be taught, they can only be learnt. The best way is to tell students right away that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teacher is just a guide who has to motivate them.”
(語言無法被教導、只能被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告訴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他們需要擔任的任務,老師只是負責指引並且提高他們的動機。)
當然這並不是說老師連教日文都不需要(這樣我們日文老師就沒飯吃了),而是學習者需要更積極、主動地面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順帶一提就連會11國語言的Luca Lampariello都覺得日文很難喔,請大家寬心。